2020经验谈【08】 | 申请阶段同时兼顾学业、实习,仍能斩获伯克利,天秤女孩是怎么做到的?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MArch(3年)
获奖经历: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优秀学生奖学金 三等奖
交换经历:
2018年夏天参加了同济大学和佛罗伦萨大学合作的summer school,在意大利住了半个月,参观了很多不同时期的有名的建筑,最后和队友们一起合作完成了一个短片的拍摄。印象比较深的事情一是去参观了威尼斯双年展,在相对比较短的时间里看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建筑师和艺术家的作品;二是彻底成为了斯卡帕的粉丝。我们组当时短片的主题刚好是“lightness”,斯卡帕的作品让我们对“轻质”的概念也有了不一样的看法。
from 张榕珊
01.自我/LIFE
心态自愈力强
我觉得自己是一个注重客观的人,可能比较好地继承了天秤座的理性,想问题的时候不太会钻牛角尖,会尽量说服自己从他人的建议和批评里提取有意义的评价,愿意接受有道理的批评,所以即使平时做设计被骂的很惨也能很快恢复。
专业选取的转变
对喜欢的领域很有热情,也很享受在喜欢的事情上投入大量时间的过程,这样的状态其实影响了我对于专业的选择。我中学时代很喜欢看一些教堂建造的纪录片,积累了对于建筑领域的兴趣,高考的时候因为几分的差距和建筑学失之交臂,最后就读的是城乡规划专业。但在实际接触学习内容的过程中发现自己还是更喜欢建筑学的知识和工作内容,规划的工作对于我来讲需要掌控的空间尺度太大了,很多时候会觉得很吃力,所以为了能让自己更快乐的享受学习的过程,最后还是决定申请建筑学的研究生。
建筑、城市和人息息相关
我本科受到的专业教育和上海这座城市有比较深的关联,在过去四年多为了各色作业不断逛基地的过程中也对城市环境产生了很深的情感。我觉得建筑和城市之间的关联是很密切的,建筑不单是建筑师某种意义上的自我表达,更是对于它所在的城市和区域以及相对应的人群的回应。我有时候会把建筑设想成一种媒介,能够短暂的把人和一些在时空尺度上更久远的东西联系在一起,这也是我作为一个学习建筑的人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做到的事情。
from 张榕珊
02.申请策略
▍文书 · PS
文书的内容与作品集保持一致,也强调了我对于“prototype”的关注和思考。开篇通过理论引述的内容表达了我对于这一概念的理解,再结合自身的经历讲述我的学习过程对我的观点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同时也强调了我本科的规划背景所带给我的对于城市和建筑的独特的思考角度。
▍语言申请经历及建议
因为平时的英语基础比较薄弱,所以考语言花了很长时间。考托福我花费了一整年的时间,从19年1月开始考,中间在4月到7月之间穿插搞定了GRE(谢天谢地GRE是一次过的),直到11月才考出托福成绩,五战分手。中间也碰到了很多ETS的bug,二战的时候成绩non-scorable,三战遇到了考点机器故障,10月份的时候遇到考点考试取消,再后来还有作文成绩复核失败等等……中间一度因为同学们都顺利分手只剩下我自己在兼顾作品集和语言而格外焦虑,但幸好最后还是成功压线分手了。
个人建议:
😊 尽早开始准备语言,考语言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不可抗力,要给自己留下充足的时间应对问题(比如我之前遇到过有人压在语言提交ddl前考试但是考点机器故障考试取消的情况);
😊 尽量在开始作品集之前把语言部分结束掉,但是如果真的没能顺利考出来,也不要太慌张,11月出分的情况也是很常见的,越是时间有限的时候越要把时间用在提升能力上,而不是浪费在焦虑情绪上;
😊 多次考试的苦恼可以通过对往次考试成绩的分析来调整学习策略,毕竟没有比正式考试更能掌握自己短板的模考了(……),如果一种练习策略没能在下一次考试中提分,那就毫不犹豫地换一种,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很重要;
😊 有坚定的心,不要因为多次考试失败就放弃,语言能力是需要不断积累的,基础相对弱一些的时候积累的时间也会变长(比如我),只要不断的练习,就一定会成功的。
▍作品集的准备
作品集是从19年暑假开始断断续续的进行一些准备工作,但因为暑假要兼顾实习和托福,正式开始投入作品集制作是在9月份。当时每周都在rac线下和学校之间往返,一边做作品集一边准备托福一边还要完成学校设计课的内容,经常忙得颠三倒四。11月因为设计课中期和托福考试导致作品集进度特别慢,还因为情绪不好很容易否定自己的现有成果,幸好有妈妈和小伙伴的鼓励才没有整个人崩掉。
12月中的时候交掉了UCB、UCLA和NUS的材料,之后隔一天就是设计课的终期,有两三天时间特别忙,但也算是为之后1月的ddl打下了基础,所以后面半个多月反而相对有余裕。文书我是在做作品集第二个作品的时候有初步的构思的,但是正式开始起稿是11月末(在这里劝大家不要拖到比这个时间再晚了)。文书里为了能和作品集主线有所关联而插入了两段理论性比较强的内容,其他的部分主要是在叙述我个人的经历和思考。因为UCB和UCLA的文书是分成两篇的,所以刚好可以把理论内容和个人经历都充分的表述清楚。
▍申请时间线
开始一边实习一边背单词准备托福是2018年9月,寒假1月和2月各考了一次托福,不过2月的那次ETS系统故障non-scorable没拿到成绩,3月末托福二战刷到了97,从4月开始学GRE,到7月中旬之前都一直在刷题刷题刷题,6月末暑假开始之前和rac签约开始做一些作品集前期的准备工作,整理出了一些本科期间有发展潜力的作品,作品集第一个项目的概念部分也是7月完成的。8月到下学期开学前在边实习边准备下一次托福(需要完成学校的实习学分),8月末托福三战。从9月开始正式把重心放在作品集上,期间10月和11月各考了一次托福,五战分手。作品集从9月做到12月末,11月末开始写文书,12月中完成前三个项目提交了第一波申请,用之后的三个星期完成后两个项目(最后一个项目体量比较小所以做的很快),1月初提交所有申请。整个准备期间都需要同时兼顾学校的课程安排,所以时间线拉的相对比较长,平时学校课程比较忙的同学们一定要尽早开始准备,给自己留充足的时间。
03.作品集
▍主线
我的作品集主线是“prototype: as a reference of design”,主要是在通过作品探讨“prototype”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其在建筑设计中所发挥的作用。在这里引用了类比建筑学派的一些观点,把建筑和城市空间的营造视为对原型的“异化”(alienation),而空间原型本身则来自于对城市环境的集体潜意识。
▍作品集的特质
在前期构思的过程中会比较注意理论的引入。理论算是我个人的一个兴趣点,所以我在做作品集的过程中一直在尽力保证从理论到设计之间的逻辑连贯,而且可以借此机会多读点东西,深化对于一些观点的理解。
▍项目简介
我作品集里的项目一部分是基于本科期间设计课的题目对方案进行修改或者重做的,也想告诉大家可以尽量好好运用本科期间的一些教学资源,这样的话对于后期修改或者重做方案有很多帮助,最起码可以节省重新去熟悉和理解基地的时间。
Project 01
第一个项目是针对10张照片的摄影博物馆,基地位于上海豫园东侧。这个项目是把我本科期间的设计作业在原场地上完全推倒重做的,也是耗时比较长的一个,十分感谢罗乐老师的指导,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了我的固有思维。在这个项目里,我引用了柯林·罗对于“transparency”的理论,从物理透明性和现象透明性的对比出发,通过对古典园林中“框景”手法的反引,来探讨照片展示的空间方式可以如何生成。
from 张榕珊
from 张榕珊
from 张榕珊
from 张榕珊
Project 02
另一个比较喜欢的项目是李丹老师指导的位于1933地块的社区活动中心。这个项目主要是在探讨建筑形式的由来,通过对芝加哥学派和风格派的一些观点的分析,提出针对建筑形式的“diagram:as a design method”的宣言,并依据宣言的内容完成建筑设计的过程,是一个理论研究内容占比较多的项目。在完成这个项目的过程当中学到了很多知识,也做得非常愉快。
from 张榕珊
from 张榕珊
from 张榕珊
from 张榕珊
04.Q&A
Q:可以给大家分享一下你的爱好吗?
A:一个比较难得的坚持下来的爱好应该是做手账。我对有设计感的纸制品很欲罢不能,每次出门逛展逛街和旅行过程中都会收集一些好看的宣传册和地图,拿回来做拼贴,作为一种记录生活保存美好回忆的方式,而且学习知名手账博主的拼贴也可以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
from 张榕珊
from 张榕珊
from 张榕珊
我也一直尽量保持拍照片的习惯,其实每个设计专业的人应该都会有这种习惯哈哈哈哈。我觉得拍照可以帮助人提升对环境的关注度和敏感度,当你手持相机的时候,会不自觉地留意城市环境中的细节,这对于我们的专业其实也是一种帮助。
from 张榕珊
from 张榕珊
from 张榕珊
Q:有喜欢的设计师或者理论吗?
A:诺伯格·舒尔茨的“场所精神”理论。这种把人、建筑和环境以“场所”的形式整合在一起的观点比较符合我自己对于建筑和城市的理解。
还有就是荣格的人格整体论。我觉得荣格对于集体潜意识的理论可以从心理学的角度解释城市集体记忆和“场所”的产生。
Q:喜欢或者印象深刻的艺术家是?
A:被称为行为艺术之母的Marina Abramovi(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最喜欢的玛丽娜的行为艺术作品是她的“rhythm0”和“The Artist Is Present: March – May 2010”。第一次学习到这位艺术家的作品“rhythm0”是在大一的艺术史课堂上,当时对于她这种让观众参与到行为艺术中的表演方式和最后呈现出的结果感到很震惊也很敬佩。她的作品里对于人性的展现以及她对于痛苦的关注很打动我,我很喜欢她的一个观点:“欢乐并不能教会我们什么,然而,痛楚、苦难和障碍却能转化我们,使我们变得更好、更强大,同时让我们认识到生活于当下时刻的至关重要。”
Q:可以说说最近喜欢的作者、书或者电影?
A:最近比较喜欢的书是尼尔·盖曼和特里·普拉切特的《好兆头》。个人比较喜欢这种有点黑色幽默感觉的故事,荒诞的行为里总带着一些迷之讽刺,但又很有爱,看完之后会觉得很温暖。
作为一个肥宅日常热爱超英片,最喜欢的是诺兰的《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也很喜欢现在的一些在超英片框架里加入导演和演员个人风格的作品,比如《银河护卫队》和《死侍》。
除此之外还比较喜欢姜文的《邪不压正》,也是一部很有黑色幽默和讽刺感的电影。而且电影里用屋顶区分复杂现实和理想情感的设计,我觉得还挺建筑学的。
Q:选择前往美国留学的动机是?
A:选择留学客观上是因为计划转专业,学习建筑学,比起跨考考研,运用我本科期间的作品积累申请国外的学校反而更有优势。主观上是因为自己比较喜欢国外的教学模式,身边的很多同学也早早选择出脱,加上损友某姜在本科期间不间断的鼓励,以及她现身说法的给我描述在美国读研的生活和学习状态,所以最终选择了去国外学习。
选择美国是因为觉得美国的教育方式可以弥补我目前的一些短板,希望在研究生期间的教育能给自己多补短吧。选校的时候综合考虑了经济情况和自身能力,放弃了一些花销过大和风格过于先锋的学校,其余的基本都申了一下。个人认为如果对自己的能力还没能形成准确的认知,多申几所学校可以增加自身安全感,这样也能更专注在材料的准备上,没必要在选校上过于纠结。
Q:申请过程中有没有比较难忘的事?
A:圣诞节的时候在rac上海线下收到了蛋糕和offer小旗子,当时和小伙伴一起第一波到达现场,趁大部队没到之前拿了好多offer旗子过瘾,现在看到大家都一点一点得把offer旗变成了真的offer,有一种很奇妙的感觉。
from 张榕珊
感谢的人
首先要感谢rac的各位老师,感谢多多老师、李丹老师、罗乐老师和徐欣妍老师对我作品集的帮助,以及元旦期间还在帮我改文书的Alex。也要感谢帮我写推荐信的三位老师。还要感谢远在美国的损友某姜,互相鼓励的开车小伙伴weiqi和kaiwen,以及容忍我的亚健康作息的神仙室友“猪鱼蛇”。最后还要感谢为我实现梦想充当金主的父母、家人以及努力付出的自己,期待未来一片光明。
留学相关
文中作品图集、照片均经作者本人授权,未经允许,禁止另作用途,特此声明。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编辑:桃子